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2010年大陸浙江、江西、福建之旅-第二段-江西省

第二段行程進入江西省境內
農曆三月14日(4月27日),
由金華市出發趕早前往江西省三清山,
除了車程遙遠外,搭乘纜車上三清山的行程也是非常硬的,
前年來過一次,那苦行的滋味,至今還記憶猶新!
前年來時新的纜車線還沒通車,搭纜車一趟需時約50分鐘,
這次新的索道(金沙索道)已經開放,坐一趟只要15分鐘左右,
大大縮短乘坐纜車的時間,在觀賞山上景區的時間較為充裕~~~

飯店裡的導覽圖

金沙索道(又稱為北索道),大大縮短搭纜車的時間


搭乘纜車

  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哪來那麼多頭銜啊?)—三清山,位於江西省上饒市東北部,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峻拔,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最高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 景區總面積756.6平方公里,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 14億年的地質演化形成了奇峰聳天、幽谷千仞的山岳絕景奇觀,不同成因的花崗岩微地貌密集分佈,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崗岩地貌中分佈最密集、形態最多樣的峰林; 2373種高等植物、1728種野生動物,構成了東亞最俱生物多樣性的環境;1600餘年的道教歷史孕育了豐厚的道教文化內涵,按八卦佈局的三清宮古建築群,被國務院文物考證專家組評價為“中國古代道教建築的露天博物館”。 美國國家公園基金會主席保羅先生慕名來到三清山後,驚嘆道:“三清山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類的瑰寶”;《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推選其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質學家一致認為她是“西太平洋邊緣最美麗的花崗岩”。
    2005年9月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 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2008年7月8日,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將三清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三清山成為中國第七個、目前江西唯一一個世界自然遺產。

中間是靈蛇出洞

步行一段很長的棧道,沿著峭壁懸空而造,有懼高症的人,可是會邊走邊哭的說

群龍沖天

沿途的美景,自然天成,俯仰之間處處皆是

受到積雪壓迫後,蒼松呈現優美的線條






三清山歷來是道教勝地。 相傳明建文帝稱讚它為“高凌雲漢江南第一仙峰,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 據史書記載,東晉昇平年間(357-361年),醫藥學家、煉丹術士葛洪到三清山結廬煉丹,至今山上遺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煉丹爐的遺跡。 於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開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傳播者
宋乾道六年(1170),王霖捐資重建三清觀殿宇,供奉三清尊神,後因世亂,觀廢址毀。 明景泰、天順年間(1450-1464年),江浙滁州詹碧雲親自規劃設計,並假手王霖後裔王祜出面協助其事,對三清山道教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外層按照“伏羲先天八卦圖式”、內層按照“文王后天八卦圖式”、核心按照“北斗星空圖式”隱秘佈局,東從金沙龍泉橋,西從汾水步雲橋,至風門天人合一,到天門三清福地,終玉京峰頂,輟點命景,浮雕石刻,共興建宮觀、亭台、石雕、石刻、山門、橋樑、泉池等200餘處,使道教建築遍布全山,其規模與氣勢,可與青城山、武當山、龍虎山媲美。 因此,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館”之稱。


經過漫長的煎熬,眼前不就是三清宮嗎? 如此美景真不虛此行!

三清宮的山門,兩邊各有門神護衛著
道觀之內主殿上,三清道祖的莊嚴法相
後殿供奉著三位女神分別是: 西王母娘娘(中)、 觀世音菩薩(右)、 斗姥原君(左)

回程再取一張美景留念

  明太祖朱元璋特別推崇道教,張天師為全國教主,貴溪龍虎山遂成為全國道教活動中心。 三清山距龍虎山僅300裡,近在咫尺,傳教、化緣的方士來往頻繁,聯繫也極為密切,三清山的教務活動幾乎直接在張天師控制之下進行的,此時山上朝拜之風極興盛,散居於贛、浙、皖、閩的方士和信徒,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組織香會“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






華”。他們結隊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開道,點燃香燭,抬著豬牛羊各種祭品,並鳴三眼銃助威,配以鼓樂,吹吹打打,浩浩蕩盪向三清山進發,每日多則上萬人,少則幾千人





明朝為三清山道教活動的鼎盛時期。 山上的道教建築也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 至景泰年間,山上已經建起龍虎殿、方士羽化壇、玉零觀、糾察府、演教殿、九天應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門石坊、飛仙台、流霞橋、石階“眾妙千步門”、“沖虛百步門”等建築,並重建三清觀,改建三清宮。 明代的宮宇建築十分獨特:前後兩進,坐北朝南,以山上花崗岩雕鑿乾砌而成,石梁石柱,四周配以石牆,內供玉清,上清、太清三尊石雕石刻神像130尊,摩崖題刻45處。


農曆三月15日(4月28日)
江西省龍虎山


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郊西南20公裏處,原名雲錦山。東漢中葉,道教創始張陵(亦稱第一代天師)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龍虎山因而也成為中國道教發祥地。自張陵以後,道教天師在這裏承襲了63代,歷1900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時間最長的道教,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張(張天師)之稱。歷來被尊稱為“道教祖庭”、“百神授職之所”的大上清宮,始建于東漢,為祖天師張道陵修道之所。龍虎山建有91座道宮,81座道觀,50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這些宮、觀、院多已不存,但規模宏大的上清宮部分建築和歷代天師起居之所的“嗣漢天師府”至今尚存。 





   
嗣漢天師府
天師府玉皇殿,大殿前的廣場地面鋪著石板,有許多像是八卦又像河圖洛書的符號

玉皇殿內玉皇大帝法相

天師殿內正面

天師殿內兩側,依尊卑順序分龍虎兩邊歷代天師塑像
庚寅年值年太歲---鄔桓星君
門上所刻的是 " 相國仙府 "

天師府建築工藝群,整個府弟由府門、大堂、後堂、私第、書屋、花園、萬法宗壇等組成,在佈局和風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鮮明特色,是我國私第園林和道教建築的藝術瑰寶。
紅牆深院,彤壁朱扉,神道合居,八卦鋪地,首先它的外觀就把遊客帶進了神秘的氛圍。 府門坐北朝南,高大寬闊,面河而立,氣勢雄偉。 門前庭院正中鑲嵌著八卦太極圖。 八卦代表宇宙間的“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太極圖顯示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和動態平衡的哲理內蘊。 府門上一對抱住楹聯:“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原為明代尚書、大畫家、大書法家董其昌手筆,形像地表達了歷代天師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雙重顯赫地位,闡明了天師道與歷代皇權的密切關係以及對追求成仙的渴望。 其出處有二:麒麟殿是西漢未央宮中皇帝劉邦召集朝廷重臣議論國事的大殿,只有像張良這樣幫他打下天下的軍師、大政治家、大軍事家才能進入的地方。 張良官封留侯後激流勇退,棄官隱居,後來跟赤松子做神仙去了。 張道陵是張良第九代玄孫,天師府便是麒麟殿上神仙客張良及其子孫的家了。 元武宗皇帝封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金紫光祿大夫,秩視一品,相當於宰相級別(不拿宰相俸祿),那麼天師府便是宰相家了。

 龍虎山景區面積達200平方公裏左右,主要分布于瀘溪河(又名上清河)兩岸,風景秀麗。有九十九峰、六十六岩、一百零八處自然和人文景觀,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龍虎山因道教而名,更因瀘溪而神。景區內紅崖碧水,奇峰怪石,山秀水媚,花繁林茂。還有戰國時期留下的、規模宏大、文物眾多的崖墓葬,成為人們尋幽探奇的旅遊勝地。  龍虎山由紅色砂礫岩構成,形成了赤壁丹崖的“丹霞地貌”,福建的武夷山和廣東的丹霞山也屬這種地貌。明淨秀美的瀘溪河從山中流過,如一條玉帶由南向北把上清宮、龍虎山、仙水岩等旅游景點串連在一線上,從上清古鎮乘竹筏順瀘溪河而下的20里山水景色宛若仙境,令人流連忘返。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規模宏大的崖墓群構成了龍虎山風景旅遊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三絕”。
龍虎山風景區---仙水岩
乘坐木舫暢遊上清河,觀賞兩邊的自然景觀

也有閒情逸致者,乘坐木筏,視野更加遼闊,下雨? 就讓它下吧!
正一天師府
正一天師府,背倚龍虎山,氣勢宏偉

適逢三月十五日,全體團員在嗣漢天師府恭讀疏文,
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所有團員在天道監修宮黃錦煌師父,
也就是玉旨巡按官的帶領下,造功德果,事業順利、闔家平安!

沒有留言: